全国咨询热线:0716-8125189

荆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发展史


历史渊源:

       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饮食和药膳,历史悠久,远古时,无医无药,素有“酒为百药之长”的说法,在《汉书·食货志》称为“天之美禄”;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酒“行药势,通血脉,润皮肤,散湿气,除风下气”;据《千金方》记载:“一人饮,一家无疫,一家饮,一里无疫。”
       蛇通酒源于清嘉庆年间湖北洈水流域的松滋万家乡境内,据李氏族谱记载,生于嘉庆十二年(1807年)的李家溶,精通医理,善治痹症及杂病,常年游历于湖北巴东、长阳、五峰、松滋及湖南石门、澧县一带,求知若渴,辨验方尝百草,誉满杏林。根据当地饮食生活习惯,结合其常年游诊之经验,利用当地特有的中草药和乌梢蛇或蝮蛇与纯粮酒泡制而成,为民所推崇,作为先驱者、创始人奠定了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传承与发扬的基石。
蛇通酒遵循祖国医学“通则不痛”、“痛则不通”、“以通为用”的理论,综合利用多种药材与酒对药力的协同作用,历经几代传承人的苦心钻研,利用洈水流域特定地理环境酿制的纯粮酒,薪火相传,日臻完善,此古方不仅对人体有疏通筋脉、祛散风寒、补肾温阳和强身健体的作用,且对风湿痹症有确切作用。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李克权根据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,进行保护性的研究与开发,广泛用于临床,日常饮用养生,对症使用治病,使蛇通酒更系统化和科学化,并结合洈水旅游资源,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。

传承谱系:

       第一代创始人李家溶(1807年生),精通医理,根据当地生活习惯,结合其常年游诊之经验,利用洈水流域特有的中草药和乌梢蛇或蝮蛇与纯粮酒泡制出蛇通酒。
       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李永宏(1848年生)、李永锡(1843年生)兄弟俩利用洈水流域特定地理环境酿制的纯粮酒,使蛇通酒基酒质量得到稳定。
       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李镇远(1874年生,李永宏之子);在第二代传承人的基础上使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更加成熟。
       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李昌玉(1912年生,李镇远之女);继承了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。
       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李达清(1941年生,李昌玉之子);1968年起开始担任农村公社的乡村医生,行医乡间,乐善好施,使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配方更加完善。
       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李克权(1973年生,李达清之子)、李克用(1964年生,李达清之子);在祖传医技的基础上博采众长,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开发出参桂蛇通酒、木瓜蛇通酒、桑枣蛇通酒、蚕蛹蛇通酒、葛根蛇通酒、苦荞蛇通酒等养生保健酒及克痹通药酒应用临床,享誉荆楚。
       第七代传承人李景川现就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试验班,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励志发扬传统技艺。

技艺特色:

       洈水流域位于湖北省西南部,地处武陵山支脉,流经湖北五峰县、松滋市、公安县及湖南石门县、澧县等地,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,山地气候显著,四季分明,降水丰沛,天然中草药材遍布境内。
      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历来以洈水流域特定地理环境酿制的纯粮酒为基酒,通常采用35-75度纯粮酒,以45度为宜。所采用中草药严格讲究药材的来源、采集的时间、药量的加减等等。
       蛇通酒优选农历惊蛰至立夏时节的洈水流域的乌蛇(别名:乌梢蛇),通常在蛇箱内闭养5-7日,期间不给食物,促其排空腹内的排泄物后,再与洈水流域特有的中草药同时置入陶罐,密封浸泡,每日摇动数次;一周后,隔水加热,至沸取出,将陶罐趁热掩埋,隔土三尺;待三月至半年后取出,过滤即成。
       松滋市万家乡境内,域内堰塘众多,空气相对潮湿,年降雨量1300~1800毫米,冬冷夏热,适宜蛇类繁殖。在湖北洈水河流域的一带俗话说:“三月三,蛇出山;惊蛰过,蛇出没。”正值清明前后,气温回升,群蛇苏醒,尚未进食,易于捕捉,此时乌蛇不是急于摄食,而是继续消耗体内尚存的脂肪和营养,忙于寻偶交配,优选为清明时节的活乌蛇,其营养和药用价值更高。

传承意义:

     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先驱者、创始人李家溶生于清嘉庆十二年(1807年生)精通医理,善治痹症及杂病,常年游历于湖北巴东、长阳、五峰、松滋及湖南石门、澧县一带,结合其常年游诊之经验泡制出了蛇通酒,为民所推崇,誉满杏林。
     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历经几代传承人的苦心钻研,遵循祖国医学“通则不痛”、“痛则不通”、“以通为用”的理论,薪火相传,日臻完善,早期盛行于洈水流域一带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李达清(1941年生),1968年起开始担任农村公社的乡村医生,行医乡间,乐善好施,行医五十余载,擅长农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,特别对风湿、类风湿、痛风及各种腰腿痛的诊治颇有研究,使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配方更加完善,在湘鄂一带享有盛誉。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李克权、李克用以发扬祖辈“医者仁心”之精神,2002年7月创办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院,2009年8月成立湖北景川药业有限公司,2014年9月创建湖北省首家村级医院松滋翠林山医院,相继开设荆州克权医院、仙桃克权医院、黄石克权医院、许昌克权医院等连锁医院,在湖北襄阳、江西抚州、福建龙岩、浙江温州等地设有60多家风湿病医院及协作医疗机构,让蛇通酒养生保健品牌立足荆楚,享誉全国。
      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,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的瑰宝。将此古方发扬光大,进行保护性的研究和开发,不仅对中医文化本身的继承创新具有重要价值,而且对推进科学发展造福人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
前景展望:

      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2018年9月入选荆州市人民政府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荆州市传统医药唯一入选项目;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号:202011247467.7,其发明创造名称:一种含乌蛇的养生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;2019年12月入选湖北省十大酒文化创新品牌;2020年5月蛇通酒执行标准获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会批准,为独具地方特色品牌提供了强劲动力。
2020年11月29日,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、荆州市人民政府指导,荆楚文化对外交流协会主办的“大美荆州与爱同行”在京举行,蛇通酒亮相北京饭店,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与荆州籍梦鸽夫妇与观众尽情品鉴,为非遗产品蛇通酒点赞。
       2021年3月27日,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,蛇通酒被列为风湿病及养生保健方面重点推荐项目!
       为进一步保护、开发、研究蛇通酒的应用价值,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院、荆州克权医院联合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,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组成专家组,其联合撰写的“蛇通酒在风湿病及养生保健方面临床价值与应用”、“蛇通酒在风湿病及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进展”、“蛇通酒对中医痹证治疗作用的探讨”等学术文献分别在《健康世界》、《养生保健指南》、《健康之家》、《临床医药文献》书刊上发表。
       我院逐步完善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陈列馆,展现“蛇通酒配制技艺”的历史与未来;推选优秀学员传承、培育传承人群体;同时根据2020年2月24日实施的《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、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》,拟建乌蛇养殖基地,以药用方式作为治疗疾病、保健用途;筹建野生态中药种植园兼有药用性、观赏性和休闲性。